在2017年12月20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指出这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就是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
一、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过去5年,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面临三期叠加、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攻坚克难,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效应等角度来分析和判断,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已步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新时代,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经济实力显着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强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1%,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联合国在《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中指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约占三分之一。
(二)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中央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的阐释层层递进,深刻揭示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近5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呈现结构改善、动力增强和质量提升的崭新面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供需结构持续改善。
(三)经济效应不断增强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适应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经济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国内和世界均产生了显着而积极的经济效应。
从国际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倡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筹建亚投行,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内来看,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同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指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正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指引。
(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党中央每个季度都要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并定期研究部署重大战略问题,同时不断加强和完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的体制机制,这一机制对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尊重科学的经济发展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巨大压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立足大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过去过度关注经济增长速度,真正回归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转型升级上来。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过去的发展实践表明,改革所带来的制度创新仍是最大的红利,而贯穿各个领域和环节制度创新的关键和共性问题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过去五年,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在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转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构建协同共进的经济发展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其根源还是结构性失衡导致的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需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党中央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协同共进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从现实矛盾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就要从解决这个矛盾出发寻找问题,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的矛盾,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应该是重点关注的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要求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稳中求进,重点要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最终要靠各类市场主体。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还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高质量编制好雄安新区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群质量,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收储价格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
(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学生课外负担重、上学难以及婴幼儿照护与早教服务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解决网络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等突出问题。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问题导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找准突出问题,其中,住房无疑是普遍关注的诸多突出问题之一,要大力发展房地产租赁市场,在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中尽快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扩大对外开放,要在开放的范围、层次、思想观念、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并逐步探索建立清单的动态调整、信息公开等机制,完善外资相关法律,有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还要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提升对外投资效益水平。
(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最终要使人民享受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好环境。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TAG标签:
解读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