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欧债危机两大维稳法宝

发布时间:2019-09-29

  欧债危机论文范文四:

  题目:欧债危机两大维稳法宝

  摘要:十年前爆发的欧债危机, 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 在战后的欧洲大陆都极为罕见。终于熬到今日, 欧洲已从欧债危机中蹒跚而出, 并已缓步迈上了经济增长之路。那么面对这场欧洲大陆的危机, 虽在“隔岸”却非“观火”的中国人, 又该从中汲取些什么?

  笔者作为一名从头到尾、实地经历欧债危机的旅欧华人, 有一点深有感触——在长达七八年的欧债危机期间, 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例如法国的社会却总体稳定, 并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事件。那么西欧人尤其是法国人究竟是如何“维稳”的?

  目前法国实行的各项福利措施, 要算起来总共不下400种, 涉及失业、家庭、养老、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恰是这些福利构建了欧债危机中西欧社会得以“维稳”的法宝。笔者仅阐述两大“维稳”法宝:一个是“失业福利”, 另一个是“家庭福利”。
 




 

  一、失业补偿与救济机制

  其实, 在几乎所有的欧美发达经济体, 都设有“失业补偿与救济”或类似的机制, 这不算什么新鲜的事情。与盎格鲁-萨克森文化国家相比, 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文化国家在失业福利方面, 对失业的雇员给予了更多的保障, 在失业救济金的发放上也更为慷慨。

  众所周知, 西欧国家在欧债危机期间也是失业率居高不下。例如法国的失业率就多年在10个百分点上下徘徊, 一降到10个点以下恨不得全民狂欢。而其中法国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 欧债危机期间经常达到25%, 换言之, 每4个年轻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

  在如此高失业率的背景下, 法国社会之所以尚能做到“维稳”, 要归功于具有法国特色的失业补偿与救济机制。在法国, 有孩子的失业者, 其失业金是失业前税后工资的70%, 比德国的67%还要高出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在法国一个失业之前税后工资3000欧元的人可以领取2100欧元的失业金, 一个失业之前税后工资2000欧元的人可以领取1400欧元的失业金。

  倘若长期失业, 在法国单身人士平均每月可领取525欧元, 高于德国的每月416欧元;长期失业的法国家庭平均每月可申请950欧元, 则低于德国家庭的每月1250欧元。

  法国领取的失业金可以长达3年时间, 当然具体到某个雇员能领取的时间长短, 还取决于失业之前该雇员的工作年限。

  此种失业金的金额大小以及可以领取失业金的时间长短, 虽然对政府而言“成本”确实高, 却足以确保在法国和德国这样的西欧国家中, 失业者依然能够衣食无忧地、至少有尊严地生活, 进而轻而易举达到社会“维稳”的目的。

  当然, 法国和德国这类西欧国家也不是一味地给予失业金, 同时也积极鼓励失业者接受转岗和新职业等培训。2009年, 法国也开始实施一种类似德国Hartz IV的社会救济金, 简称“RSA”, 直译为“主动 (找工作) 互助收入”之意, 旨在激励失业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并尽快重返职场。顾名思义, 主动 (找工作) +互助+收入, 即要领取此类社会救济金, 失业者必须履行主动寻找新工作的义务。当然, 后来在马克龙当选总统之后拟对此救济金进行收紧, 则是后话。

  另外, 与其他国家相比, 法国对失业者的定义上也有其特色。例如在英国, 倘若一个人一周工作了哪怕一个小时, 就不会再被列入失业者行列了。这就是在欧债危机深陷之时, 英国政府推出的所谓《零小时工作合同》。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固然改善了劳动力市场的僵化程度, 起到鼓励雇主积极雇人的作用, 但由于没有明确工时的约束,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数值。

  而作为具有法国特色的“失业”定义, 则设有“折合全日工”概念, 即一个人零零碎碎地工作了不少钟点, 最后要折合成完整天数的工作时间, 只有到达一定工时比例, 才能从失业者的名单中剔除出来。法国政府这种做法固然有其僵化的一面, 但若仅从雇员角度而言, 则无疑获得了更多的保障。

  因此, 在进行失业率的“国际比较研究”之时, 要注意不同国家之间的系数转换——例如英国政府公布的4.3%失业率, 法国政府公布的9.2%失业率, 不能简单地认为法国失业率是英国的两倍有余, 而要首先进行系数转换, 否则两者之间存有不可比性。

  二、家庭补助机制

  如果说失业福利 (失业补偿与救济机制) 解决了西欧欧陆国家深陷欧债危机时失业者的基本生存之忧, 进而维护了西欧欧陆社会的稳定, 那么, 家庭福利 (家庭补助机制) 则确保了作为西欧欧陆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 进而起到“维稳”的功效。

  众所周知, 法国的家庭福利颇为慷慨, 一个孩子从母亲受孕后的第五个月起直至其年迈后辞世, 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着法国国家福利的种种措施之惠。尤其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 根据家庭人数每月可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倘若一个家庭有2个以上的孩子, 则每增加1个孩子, 每月加162.25欧元。家庭福利为这些法国家庭提高了最低的生活保障, 尤其在国家深陷欧债危机之际。

  而对于常规家庭, 例如在欧债危机末期的2015年, 根据当时的补贴政策, 有2个、3个、4个孩子的家庭, 月补贴金额分别为129欧元、295欧元、460欧元;有4个以上孩子的家庭, 每多生1个孩子补贴增多165欧元, 补贴一直享受到孩子年满14岁为止。

  这种仅仅基于孩子数量的家庭补贴政策, 尽管有些简单化, 却有利于确保法国的生育率 (一直介于平均每个妇女生2.0到2.1个孩子之间) 高居于欧盟之首。这也是为何在欧债危机后期, 政府意欲改革家庭补助标准——设定5595欧元和7457.80欧元这两道家庭收入门槛:在第一道门槛以下的家庭依旧享受原标准, 介于两者之间的家庭补贴减半, 高于第二道门槛的家庭补贴减至原先的1/4——遭到了来自各方的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外, 法国还设有“幼儿补贴”和“育儿补助”。例如, 法国孩子从母亲受孕后的第五个月起到满3岁, 若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 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若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 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法国还有“看护补贴”。例如在欧债危机末期的2015年, 根据当时的补贴政策, 对于孩子年龄不到6岁的家庭, 如果孩子父母聘请保姆到家中看护, 或者孩子父母把孩子送到外边的保姆家中看护, 政府的补贴根据各个家庭的情况介于87欧元到460欧元之间。同理, 届时政府希望把在幼儿“看护补贴”上的开支降低20%, 也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反对。

  笔者之所以阐述“失业福利”与“家庭福利”——这两大欧债危机的“维稳”法宝, 是因为其实各个经济体无论其外表多么“强壮”与“光鲜”, 纵使强如欧盟和美国, 也照样逃脱不了“欧债危机”和“次贷危机”, 更不用说其他经济体了。

  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 极有必要汲取欧债危机的教训。若能将欧债危机的两大“维稳”法宝视为他山之石, 在世界当下姑且无大危机之时“高筑墙、广积粮”, 则能防患于未然。

  如果说失业福利 (失业补偿与救济机制) 解决了西欧欧陆国家深陷欧债危机时失业者的基本生存之忧, 进而维护了西欧欧陆社会的稳定, 那么, 家庭福利 (家庭补助机制) 则确保了作为西欧欧陆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 进而起到“维稳”的功效。


  范文一:欧债危机论文范文(精品推荐6篇)
  范文二:欧债危机的形成过程、影响机制及应对措施
  范文三: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范文四:欧债危机两大维稳法宝
  范文五:欧债危机后欧洲去杠杆措施与启示

TAG标签: 欧债危机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