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不同类型城市理想化低碳经济改造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本文从重化工业主导城市和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城市两个角度, 重点分析了已建成的城市老区的经济体系特征, 并从产业置换、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改造老城低碳经济的模式和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 老城改造; 模式框架;

  低碳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目标模式。而构建低碳城市最关键的是城市低碳经济的形成。老城区低碳化改造的重点在于如何打造出老城区的低碳经济, 如何摆脱以往的高排放或资源、能源浪费的经济特征。而老城区低碳经济体系的建立比新城更加复杂, 因为不同的老城已经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体系, 并且依赖于它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尤其是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 若要深入地分析我国老城区低碳经济改造的理想化模式, 需要首先明确老城区经济体系的特征, 需要从经济体系的角度划分老城经济类型, 从我国目前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征来分类, 笔者认为, 可划分为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两类。
 

  一、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理想化低碳经济改造模式

  (一) 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特征及高碳化问题。

  1. 产业低端、产品初级、产能落后是我国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的普遍问题。

  我国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城区生存依赖的主导产业一般表现为资源消耗大、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以粗放增长为主要增长方式的产业体系。这种产业体系的通病是处于产业链的较低端, 产品为初级加工或矿产资源直接供应, 生产方式为落后的工艺装备和高耗的产能生产装置, 通常非一体化装置, 并且单体装置产能较小。这种产业经济特征势必难以避免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大量资源能源浪费和碳排放过高的问题。

  2. 高排放、能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的工业园区普遍存在。

  我国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另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存在着大量的被批准或未被批准的重化工业园区群体, 这种工业园区成为城市经济中碳排放的主体, 它们的存在, 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有些甚至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重化工业园区各类重化工业企业相对集中, 污染问题特别突出。工业园区运作的过程中, 会排放各种有毒有害气体, 从而导致酸性降水、烟雾、臭氧损耗和全球变暖等;排放包含金属成分的溶剂、涂料、油类、酸类和其他废水, 从而造成水土恶化, 危害人体健康;倾倒大量工业废料, 从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另外, 运输、储藏和处置油类、溶剂、特种金属、污泥和特种溶液也会增加对环境的损害。因此, 在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中的各类工业园区中实施循环经济行为, 能够较快、较有效地缓解工业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建设的捷径。

  3. 大多数重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粗放管理、技术工艺落后、废弃物乱排放等问题。

  作为单体重化企业, 由于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工艺落后等原因, 存在着原材料和能源浪费、不能充分淘汰有毒原材料, 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仍然保留一定的毒性等问题。由此造成重化企业在整个生产周期过程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仍然较大。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 及其所造成的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实现从产品生产到处理的全过程都能降低或减少排放是低碳经济改造必须注重的问题。

  (二) 理想化低碳经济改造模式。

  针对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的特征及其高碳排放的问题, 笔者认为, 理想化的低碳经济改造模式应为:三个置换+循环经济园区改造+低碳制造与清洁生产。

  1.“三个置换”。“三个置换”是指产能、产品、产业置换。

  产能置换是指针对重化工业的产业特点, 需要用先进装置替代落后或须淘汰的生产装置, 用大的一体化生产装置替代小的、落后的产能装置。比如, 钢铁产能用大的高炉替代小高炉, 石化装备用炼化一体化生产装置替代分离的、小炼化装置, 水泥装置用新型干法回转窑替代混法转窑等等。产品置换是指针对目前我国重化工业企业产品大多技术含量较低、制造粗放等问题, 需要开发、设计或引进新一代同类产品, 功能更多、更先进, 技术水平更高、排放和污染更小的新产品来替换旧的产品。产业置换是指针对目前重化工业占比过大, 经济发展过于依赖重化工业的弊端, 需要采取发展非资源型工业和服务业等方式, 来替换重化工业的经济份额, 形成多产业支撑经济增长的有利局面。

  2. 循环经济园区改造。

  要在吸收、借鉴世界级重化工业园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园区的实际, 统一布局建设一体化的公用基础工程 (公用辅助设施工程、物流仓储工程和管理服务工程) , 重点构建共生企业间、关联产业间的原料和产品链, 以龙头企业项目为中心, 延伸拓展接续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项目, 合理布局各个产业功能区和企业群, 实现区内资源梯次开发和良性循环流动。从而形成园区企业、产业与社会相互贯通的大循环经济框架。

  3. 低碳制造与清洁生产。

  在企业层面, 广泛推行清洁生产、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二、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理想化低碳经济改造模式

  (一) 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特征及其高碳化问题。

  1. 过度依赖传统化石能源, 能源利用结构畸型僵化。

  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虽然不像重化工业主导型城市那样带来极高的碳排放水平, 但就我国目前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的主要能源供应来看, 化石能源所占能源利用量的比例应是96%~100%, 能源利用结构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 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微不足道,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能源利用的依赖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较高的碳排放水平。

  2. 加工产业总体上仍然处于产业链和技术链的低端,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 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除了沿海发达地区个别城市以外, 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的加工产业仍然处于产业链和技术链的低端水平, 绝大多数非资源型工业局限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虽然很多以产业集群的面貌出现, 但是, 目前由于产品初级化、技术水平不高, 很多冠以世界第一的产业集群都开始出现“集群锁定”现象, 产能停滞、发展停滞、技术创新停滞。这些产业集群的生产加工水平较低, 资源和能源浪费仍然较为严重, 虽然单体企业的碳排放不像重化企业那样大的规模, 但是这类企业数量多, 分布广, 总体上仍然构成了城市的高碳排放。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我国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中仍然占比较小, 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还未形成一定规模。

  3. 资源和能源循环利用存在盲目混乱的现象, 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资源能源再生利用的循环系统。

  我国城市中资源和能源的再生利用已经起步, 在很多城市都修建了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基础设施, 但是, 总体上, 城市层面的资源能源互通、互用、一体化的循环再生系统没有建立起来, 只是在局部领域、个别地域或部分园区建立了小规模的水资源或废弃物回收系统, 这些系统的建立并不能改变整个城市层面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的盲目混乱的问题。

  (二) 理想化低碳经济改造模式。

  针对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特征及高碳排放的问题, 笔者认为, 理想化低碳经济改造模式应为:新能源替代+高端产业化与产业高端化+建立资源再利用一体化系统。

  1. 新能源替代。

  “新能源替代”就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体系为整个城市生活、城市产业、城市社区提供能源。这个体系含义广泛、内容很多, 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燃料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也应该包括已经比较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如大型水力发电等, 更应该包括不可再生能源中的核能。除此之外, 新能源体系还应该包括许多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对传统能源甚至化石能源的再利用。通过新能源体系替换僵化的传统能源供应体系, 将使低碳城市改造从源头上提质提速。

  2. 高端产业化和产业高端化。

  围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发展质量”主题, 以制造业价值提升为目标, 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方向, 以基地和项目建设为载体, 以提升改造优势传统产业为抓手, 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产业链配套工程和产业整体提升工程, 着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发展, 加快形成技术先导、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带动力强的高端制造业。通过高端产业化和产业高端化, 使非资源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经济逐步由传统一般加工工业集群 (技术工艺水平落后、小企业大群体所带来的高碳排放) 向高端产业集群 (无污染、零排放、技术含量高、市场效益好) 演进,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低碳经济改造中产业自身排放的问题。

  3. 建立资源和能源再利用一体化系统。

  重点建立能源和矿产资源、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和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 实现城市低碳经济运行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第一, 可以建立能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建设城市内部能源回收利用系统、园区间、企业间能源梯级利用系统和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以城市热电联供、余热利用、废物焚烧装置热能综合利用、低压蒸汽供暖等项目为抓手, 建立城市热能的梯级利用体系。第二, 建立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一是建立工业生产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将生产工序中产生的各种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废钢、含铁尘泥、轧钢铁皮、各种煤气全部回收再利用。二是建立多层次的工业垃圾回收利用体系。重点建立废旧纸品、塑料、橡胶、金属等工业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加工处理中心, 通过合理的加工利用, 减少和避免工业垃圾在收购、加工、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实现良性循环。三是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建立综合服务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厂等三级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四是鼓励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综合利用分拣、集中、重新加工等技术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筛选, 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建筑垃圾实施再利用、再开发, 加强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五是建立废弃物与副产品信息发布机制, 定期向外发布相关信息, 促使废弃物与副产品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好、更合理的使用。第三, 建立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严格控制项目用地规模, 在项目引进、设计审查等环节加强管理, 严格控制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业项目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安排关联项目建设布局, 提高配套项目建设的土地集约化水平。

TAG标签: 同类型     理想化     城市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