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增长, 农村金融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面对这些改变时, 相关部门却未能做出较好的应对。农村金融制度经历多次改革, 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农村金融的改革有助于改善当前农村金融行业产品结构单一、资金流动困难的问题, 以及资源流失严重, 供求矛盾突出等不良现象。“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的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开端;农村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亦使得农村金融的前途一片光明。
关键词:农村金融; 体系; 改革;
1 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背景
1.1 制度演变
自市场化改革以来, 为了配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进、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 农村金融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以下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为主:
(1) 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1979年农行的恢复重建, 我国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行为主, 其他金融机构为辅的农村金融体系。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设立。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要求在当年基本完成县联社的组建工作, 并在来年组建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但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计划的实施进度较大的落后于所定的目标。而另一个重要的政策便是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脱离中国农业银行的管理, 其管理改由当地县联社来负责。农村信用社的相关监督管理则是由央行直接负责。
(3) 国务院颁发《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定》。1996年颁布的新决定, 开始形成以农村金融合作为基础, 商业、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1.2 机构组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 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 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为目标的金融机构为辅的现代化农村金融体系。
1.2.1 正规金融机构
即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金融相关组织和活动称。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恢复, 是央行管理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也是我国的四大银行之一。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营业点遍布中国各地, 知名度较广, 是我国网点最多、业务范围最广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我国农业银行业务的业务范围广, 可为客户办理国内外通行合法的各种类型的金融业务。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4年成立直属于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银行。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政策要求, 以国家信用为保障来募集资金, 并开办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 代理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交付, 发展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
(3)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分支机构繁多, 遍及我国所有的乡镇和农村,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可以与农民进行各项业务往来, 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最亲民, 农户最为依赖的融资手段。
1.2.2 非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活动通常泛指指所有处于中央当局或者我国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货币流通业务活动。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向商业化和政策化的偏向, 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对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监督考察的力度。
2 中国农村金融现状
2.1 农村金融资源流失严重
金融的基本功能是投资与融资, 即指资金的流动。假若将这个作为参照的标准, 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的农村金融是不合格的, 甚至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农村的金融机构位于农村, 资金的来源便很受掣肘;而又由于城市化的发展, 当地政府往往会将资源分给城市, 或者将农村的份额转至城市, 在资源分配的不均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我国的发展都偏向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而这往往建立在牺牲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在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金融机构在资金流动的功能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追求利益化而将资金转移至城市, 造成成了城乡资源不平衡, 导致农村所得到的资源稀缺。
2.2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的逐渐完善, 农村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国的资源也面临着新一轮的分配, 以适应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目前, 农村金融体系的供给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但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均无法提供给农户资金支持, 不能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全面的服务。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农民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对服务的品种及品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大多数的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及时完善自己的业务能力适应农户所求。
2.3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为主, 还包含了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机构。而每个机构所提供的业务单一, 在2002年,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3/4左右。机构的经营处理不当, 央行政策的影响, 很多机构陷入了困境。各地区乡镇的农村金融试点的撤除也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的极大限制。现在在大部分的乡镇中往往能看到的金融机构以邮政, 农村合作银行为主, 数量稀少而业务单一。农村的金融机构少单一也造成了行内竞争低, 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并且效率低下的现象。使得国家推行的相关政策未能有效良好的实行。
2.4 农村金融融资信用环节薄弱
在农村除了制度等影响因素外, 农村的信用问题也尤为严重。
(1) 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实力较差, 在民众心中的信用不高。无法大量吸引农户们存贷款, 资金流动受限严重。
(2) 农村位于偏远地区, 政策执行至农村时容易发生偏转或因为当地条件限制无法良好执行。
(3) 农村金融在实体管理上有较大的缺陷。随意性大, 缺少严格的监督管控。在贷款等问题上处理方式不是十分正式。使得风险变大, 破坏了农村融资环境, 阻碍了金融企业对三农政策的执行。
(4) 各种天灾因素, 导致农业贷款的信用低, 金融机构不愿意资助农户发展农业。
3 对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的应对及展望
3.1 加强对我国相关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及建设
(1) 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 设置完备的监管体系与考核体系。
(2)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誉评分机制, 当地政府提高对农村的扶持力度, 出台相关的存款贷款机制, 鼓励农户存贷款, 要求地方金融机构多扶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人员素质, 提高对服务人员的门槛, 完善评级考核机制。
(3) 提高社会认知度, 明确法律地位。
很多的事实实践证明, 当下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抵押、特质性成本与风险和非生产性借贷的问题。国家应明确相关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社) 的明确职能, 在实施国家政策时分工明确, 准确及时的将利民政策传达至农户。并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让农民有确实的保障措施。
3.2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分工协作
农村金融制度要建立一个多层次, 范围广, 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可以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 并要完善小额信贷机制。在入驻农村金融机构要求上适当降低标准, 打破农村金融机构的垄断, 提高市场效率。对于农村金融发展地区不均衡的现象政府应以政策扶持, 鼓励企业投资。
3.3 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及新农村战略的建设
国际普惠金融大会的展开, 会议提出大力扶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及关注农村金融的发展。强调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 鼓励金融机构向广大的农户展开服务, 加大服务范围, 帮助农户发展农业, 脱贫致富。在大环境的推动下, 我国也要响应号召实施改革, 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成集商业、合作政策性以及小额贷互为补充功能完备的体系。吸引国内外的企业进行投资建设。
3.4 农村金融的互联网化发展
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数量的稳步提升, 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逐渐渗透到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改革之中, 农村互联网金融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据央行统计2016年底我们涉农贷款的余额约15万亿, 相比上年增长24.9%, 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近9个百分点。利基研究院主任塔拉对此表示:数据显示农村金融, 尤其是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互金行业也一直在努力尝试为农民取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开展农民的理财培训以及引导农民获取生产性收入之外的财产性收入等。
中央一号文件显示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金融改革问题,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是势在必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我国现在垄断, 低效的现状, 还可以吸引外资, 是现代创新创业项目中较为火热的趋势, 互联网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必将会给我国的金融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 同时也有着较为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迀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马丽华, 宋亚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特区, 2010, (4) .
[3]王进, 柯常松.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7, (5) .
[4]郭金金.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 2010.
[5]焦瑾璞.小额信贷在中国[J].中国金融家, 2007, (4)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