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黑龙江制造业低碳发展现状与转型策略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制造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由于其产出比和能源消费比较大, 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主要受制于制造业的影响, 因而制造业低碳发展是实现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推力、市场拉力、技术驱动力构成了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三重合力, 因而实现转型的路径方法也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 通过激励与规制改革、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和交易平台并构建其推广体系、完善产业低碳发展的服务体系等工作, 实现有效驱动。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造业; 转型发展; 黑龙江省;

  Abstrac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Because of its large output ratio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industrial system is mainly affected b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fore, the low-carbon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key to realizing the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overnment thrust, market pull and technology driving force constitute the triple force of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refore, the path and method of realizing transformation must also focus on these three aspects. Through the work of stimulating and regulating reform, building low-carb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and trading platform, and building its promo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service system of low-carbon industry development, we can achieve effective drive.

  Keyword: low-carbon econom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Heilongjiang Province;

  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制造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中坚力量。随着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不断推进, 黑龙江省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也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将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增长活力。根据《黑龙江蓝皮书:黑龙江经济发展报告 (2018) 》中的相关数据显示, 2017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7%, 工业总体增长势头强劲, 特别是装备制造行业实现高速增长, 要素需求持续回暖。整体来看, 黑龙江省工业在2017年实现了平稳运行, 增长情况比较乐观, 特别是2016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 黑龙江省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关于培育壮大“新字号”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度开发“原字号”的若干意见》、《黑龙江省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以积极应对能源等传统行业产值下滑所带来的区域经济结构性减速、工业发展增长乏力、工业转型困难等诸多问题。从2017年的工业发展情况来看, 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 也将对黑龙江省工业不断激发内生动力、转换发展动能、培育新的增长领域等提供良好的基础。虽然当前黑龙江省制造业逐步向好发展, 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能源提出更高的需求, 但随之而来的制造业的碳排放也会迅速增加。在低碳经济背景下, 政府政策、市场环境、产业技术等将会对制造业发展提出更新的要求, 黑龙江省制造业发展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 产业发展也将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多重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如何在快速发展同时实现产业的低碳转型升级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以低碳经济发展为背景, 结合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发展现状, 分析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动力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黑龙江省制造业的低碳发展现状, 本文从制造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总量以及碳排放强度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状况进行分析。

  (一) 制造业能源消耗现状

  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 制造业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 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耗主体。

  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 黑龙江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主体多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从图1中可以看出, 2010-2016年黑龙江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中, 焦炭消耗总体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原煤消耗呈波动变化, 原油消耗呈增长趋势, 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等呈波动下降趋势, 天然气消耗量2010-2015年呈下降趋势、2016年出现较大增长。

  图1 2010-2016年黑龙江省制造业主要能源消耗变动

  从能源消费总量与制造业产值变动上看 (图2) , 2010-2012年黑龙江省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加, 制造业产值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长而增长, 2013-2016年制造业能源消费在2013年大幅度下降后呈现小幅上升, 但制造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

  从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来看 (图2) , 2010-2014年制造业总产值绝对数增加, 但是增长速度逐年下降, 到2014年增长速度接近于0, 2015年和2016年黑龙江省制造业产值增长率都小于0, 制造业产值都出现了下降趋势。

  出现图2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黑龙江省制造业长期受到体制性、结构性和资源性矛盾的制约, 制造业自身的经济内生增长基础不牢, 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产值的增长主要受到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周期性影响, 特别是受到石油、煤炭价格指标变化的影响较强。从宏观经济发展来看, 2013年以后全球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降, 再加上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 长期以能源为主要增长动力的黑龙江省制造业受到严重影响, 制造业产值增速下降, 行业下行压力凸显, 制造业也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稳定增长和实现全面振兴的突出瓶颈。2016年以来黑龙江省出台了诸多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加大对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 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促进宏观经济的回暖和提升。

  从能源消耗强度变化上看 (图3) , 2010-2013年黑龙江省制造业能源强度不断下降, 反映了制造业对能源的依赖性减弱, 但是从2013-2016年, 制造业能源强度又出现上升趋势, 制造业对能源的依赖性增强。

  图2 2010-2016年黑龙江省制造业能源消费与制造业总产值变化

  图3 2010-2016年黑龙江省制造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化

  (二) 黑龙江省制造业碳排放现状

  目前全球碳排放中约有95.3%的碳排放量来自于化石能源的燃烧, 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 黑龙江省制造业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煤炭、焦炭、石油、汽油、煤油、柴油、原料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制造业碳排放总量的测算主要根据国家或地区消耗的含碳能源的总量以及不同种类的含碳能源的能源排放系数计算得到。本文以制造业各分行业煤炭、焦炭、石油、汽油、煤油、柴油、原料油、天然气等消费总量作为基础数据粗略估计黑龙江省制造业碳排放量。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7》查找得到不同能源的标准煤系数、不同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参数

  以《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1-2017》中相关数据为基础, 2010-2016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总量变动趋势如图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2012-2014年黑龙江省制造业碳排放量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5年出现下降, 但是2016年的碳排放量又超过2015年排放水平,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6年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黑龙江省的天然气使用量比2015年有大幅度的增长, 而天然气的大量使用尽管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但大量使用会导致碳排放量增加。

  图4 2010-2016年制造业碳排放总量

  本文对黑龙江省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的衡量主要采用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制造业人均碳排放强度等于制造业碳排放总量除以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 制造业碳排放强度等于制造业碳排放总量除以制造业产值。通过计算可得到2010-2016年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如图5、图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制造业人均碳排放量逐年增加, 2016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而制造业碳排放强度2010-2013年大幅度下降, 2013-2016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之所以会出现碳排放强度先下降后上升的原因主要是黑龙江省制造业发展长期依赖于自然资源, 但是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面临枯竭, 以煤炭、石油等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的产业发展缓慢, 导致黑龙江省资源型制造业发展较慢, 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较慢, 使得2010-2013年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趋势, 2013-2016年随着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相关政策效应的发挥, 黑龙江省制造业发展较快, 能源、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 制造业产值增长的速度慢于碳排放总量的增长速度, 出现碳排放强度不断上升的趋势。

  图5 2010-2016年黑龙江省制造业人均碳排放量

  图6 2010-2016年黑龙江省制造业碳排放强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当前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压力不容小觑, 在实现制造业产值不断增长的同时还应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借力政府、市场、技术等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促进低碳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的低碳转型发展[1]。

  二、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

  有研究表明我国产业体系的低碳化发展是由能源结构变化驱动的, 属于能源结构变化型, 同时由于产出占比和能源消费占比较大, 导致我国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主要受制造业的影响[2]。黑龙江制造业低碳转型是实现制造业低碳化的重要路径, 是制造业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的过程, 制造业的低碳转型不仅有来自于政府的推动力还有市场的拉动力, 更离不开技术的驱动力, 政府推力、市场拉力、技术驱动力构成了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三重动力[3]。

  (一) 政府推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

  政府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实施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以及有效实施相关的低碳产业政策、制定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规制等手段实现的, 主要作用的对象是产业组织结构以及产业能源结构的调整。政府通过国家战略、产业政策、环境规制等对制造业转型的影响机理如图7所示。

  图7 政府推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

  在国家战略方面, 有学者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日本产业的低碳升级路径进行了研究, 认为日本在长期的资源环境约束下所形成的节能降耗、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生产等低碳技术生产方面的优势使日本快速实现了产业低碳化转型, 并有效地促进了低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业的低碳转型和低碳产业的发展都得益于日本长期以来向节约型社会发展以及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实施[4]。可见, 国家的战略倾斜和推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的低碳发展。

  在产业政策方面, 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制定能够有效地发挥其管理、调节和控制作用。低碳经济相关产业政策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可以从宏观效应和微观效应两个方面来分析。在宏观效应方面, 低碳产业政策实施能够促进生产要素的低碳化配置, 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升级, 在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5]。政府通过制定制造业低碳发展战略, 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规制等相关制度, 构建产业发展的低碳制度体系, 通过政策和舆论引导低碳生产、低碳生活, 扩大市场的低碳需求。在微观效应方面, 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低碳战略实施能够促进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展低碳技术的创新与扩散、提升企业的低碳竞争力。通过政策倾斜和引导, 促进资源配置向低碳方向流动。比如在财税政策方面,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低碳技术创新以及低碳科技成果的转化, 同时也可以对采用低碳技术设备或者生产低碳技术设备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或者减免或者补贴。在融资政策方面, 政府通过对运用低碳技术的企业进行融资倾斜, 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或者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支持, 为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提供良好的资金环境;通过设立低碳发展基金, 积极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培养低碳技术人才以及低碳产业, 鼓励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提高低碳附加值, 促进企业退出低端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

  在环境规制政策方面, 有研究认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介入, 政府环境规制是引起第二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变动的原因[6]。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增长不直接产生作用, 但要素配置功能显着, 环境规制导致污染型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引起企业生产行为的调整, 当环境规制达到门槛值会驱动污染产业的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 有效倒逼产业结构朝着低碳化方向调整[7]。当前环境规制政策存在帕累托改进空间, 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既有利于环境保护, 又不会对工业经济增长规模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8]。通过运用法律、规制等手段对产业中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制约同时也为企业的低碳化生产活动提供保障, 通过环境规制、约束性的惩罚措施对高碳产业过度排放或者污染环境的惩罚性的制裁, 推动环保措施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 对实现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市场拉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

  市场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拉动以政府推动下引致的市场需求变化为起点, 以消费者的低碳需求得到满足为终点, 其对产业低碳转型的拉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市场拉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理如图8所示。

  具体来说, 政府国家战略、制造业低碳发展激励政策以及环境规制等相关政策的推动, 刺激市场中产生政策性低碳需求, 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企业发现产业发展中长期被忽视的低碳产品缝隙市场, 进而对缝隙市场进行开发, 响应缝隙市场的具体需求, 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低碳产品的生产、低碳服务的提供等, 企业由被动响应政府政策到主动转变企业战略。如果某一低碳产品或低碳技术受到市场广泛接受, 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促使企业进行相关的研发, 迅速占领缝隙市场, 构筑有效的低碳壁垒, 形成产品低碳竞争优势。同时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消费者低碳意识不断提高, 扩大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 消费者作为低碳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主体是低碳产业良性循环的最终动力。除了消费者低碳意识提高以外, 企业家低碳意识的提高也会影响市场的低碳需求, 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的低碳利益需求以及企业低碳形象需求, 会对上游原材料等产生低碳产品需求, 进而形成行业性的低碳市场需求, 促进低碳技术研发、低碳技术引进、低碳化生产, 形成良性循环。消费者的低碳消费需求以及企业的低碳发展需求共同构成了市场的低碳需求, 对制造业行业的低碳发展产生拉动作用, 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除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外, 市场机制在制造业转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实现的, 具体来说是通过价格调节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使更多的资源向低碳化方向流动。企业在政府、市场以及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影响下, 既是低碳产品、低碳服务、低碳技术的供给主体, 也是低碳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无论是政策性需求还是企业低碳化生产需求, 消费者需求都是制造业低碳转型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图8 市场拉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

  图9 技术驱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

  (三) 技术驱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

  低碳技术是制造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在驱动力, 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和根本, 也是制造业的主要价值来源。无论是政府推动还是市场拉动, 最终都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而消费者的低碳产品需求、低碳服务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企业行为能否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都依托于低碳技术进步。Mansikkasal和Sderholm的研究表明低碳技术的发展和低碳技术创新的商业化扩散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率, 进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9]。技术驱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理如图9所示。

  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刺激低碳技术进步, 同时为了满足市场低碳消费需求也刺激低碳技术进一步发展, 政策需求以及市场需求产生对低碳技术创新的需求, 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进而促进制造业生产工艺的改进、低碳产品的生产, 实现对市场低碳需求的满足, 最终驱动制造业的低碳转型发展。具体来说, 技术推动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低碳技术创新过程实现的。低碳技术创新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路径[10]。同时技术在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制造业要想实现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攀升最重要的还是要实现技术在全球技术链中的升级, 甚至有学者认为制造业的低碳升级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低碳技术的升级[11]。技术主要从产业结构层面和产业链层面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 在产业结构层面, 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实现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对低附加值、能耗高、污染重产业的替代, 促进生产要素向低碳发展方向流动;在产业链层面, 技术进步的成果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 能够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形成, 提高低碳生产效率, 降低资源的消耗, 同时拉动市场需求, 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技术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理可以归结为低碳技术经济效应及技术规模效应[12]。低碳技术经济效应是通过低碳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采纳、成果转化等环节替代原有生产技术, 提升低碳生产能力, 降低低碳产品的单位能耗和生产成本, 促进制造业的低碳化发展。规模效应是在低碳技术经济效应的作用下, 企业广泛的应用低碳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低碳技术创新, 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 降低生产成本与要素投入, 扩大市场份额, 提高企业利润水平, 提升企业低碳形象与企业低碳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内企业纷纷效仿进行低碳技术的采纳和创新, 加速低碳技术扩散, 产生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技术规模效应。技术经济效应和技术规模效应有效地促进了低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同时低碳技术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为企业广泛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效应显着, 制造业的生产边界、创新边界更加模糊, 企业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抢占市场, 同时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制造业行业的低碳化发展趋势促进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如此循环反复, 从而实现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

  三、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探讨

  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应充分利用诸多动力因素从以下方面着手, 积极营造良好的低碳发展环境, 促进制造业的低碳转型发展。

  (一) 深化低碳发展理念

  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既是制造业低碳转型发展的起点, 也是低碳升级发展的终点。但是当前黑龙江省制造业低碳发展动力不足, 消费者低碳意识不强, 仅靠市场机制促进消费者低碳意识的形成往往难以达到目标, 因此应积极树立低碳发展理念, 充分调动市场机制在促进制造业低碳发展中的积极性, 落实市场机制在产业低碳转型模式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低碳消费, 营造低碳发展的舆论环境, 加强对低碳发展的相关宣传, 通过鼓励低碳消费约束高碳消费、政府绿色采购等积极营造低碳产品市场环境, 为低碳产品提供充足的市场空间。积极宣传工业低碳化发展理念, 提高制造业行业准入门槛, 对新进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限制, 特别是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企业, 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积极发展低碳创新技术,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开展有序竞争。

  (二) 搭建低碳创新平台

  区域低碳产业良好发展环境的形成还有赖于政府的协调和引导, 政府通过积极搭建低碳创新平台, 集中省内的技术创新人才和核心技术创新力量, 协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 促进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 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的合作与交流, 政府协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同盟, 借助彼此的技术创新优势与技术成果转化优势, 产学研协同发展, 形成低碳创新的技术产业链。以政府为主要投资主体, 成立低碳技术创新的公共研发机构, 通过建立重点技术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 综合提升制造业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建立低碳创新的人才体系,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发展实训基地, 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适宜的人才, 同时积极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和机制, 为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三)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的推广与扩散

  积极建立健全低碳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 发挥企业在低碳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低碳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在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力度, 减轻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资金压力, 特别是对重点前瞻性低碳技术创新领域要加大资助力度, 鼓励企业积极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并对经实践验证的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给予补贴, 加大力度奖励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普适性低碳技术创新, 降低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成本。除此之外, 目前在国际上存在着大量成熟的低碳技术并且能够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应用, 因此政府部门除了在对国内企业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外, 还应重点关注国际低碳技术前沿以及黑龙江省制造业企业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以及低碳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所带来的环境绩效与商业化潜力, 制定适合黑龙江省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低碳技术优先资助与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 成立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的专项基金, 加强低碳技术的推广与扩散。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科技支撑机制。黑龙江省应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特色,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充分运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密切跟踪国内外低碳领域技术创新的最新进展, 积极推动低碳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四) 完善产业低碳发展的融资服务体系

  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渐进的过程, 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在产业低碳发展初期, 政府仍然承担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黑龙江省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低碳技术创新的核心障碍, 因此除了要营造良好的低碳舆论氛围、低碳技术氛围, 还要从制造企业低碳转型发展的实际出发, 切实考虑企业的发展需求, 构建完善的产业低碳发展融资服务体系, 为企业的低碳转型、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融资氛围。因此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 政府应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 促进制造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政府应设立低碳发展专项基金, 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鼓励传统高碳制造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 积极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融资租赁业务发展, 积极促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和体系, 建立制造业装备融资租赁产权登记管理制度和产权交易中心, 完善制造业低碳发展的融资担保机制, 由政府成立公益性质的制造业低碳发展担保中心, 并建立担保中心风险补偿机制, 为制造业的低碳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钰, 张连城.中国制造业向低碳经济型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对制造业28个行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动态, 2015 (4) :35-41.
  [2]张伟, 朱启贵, 高辉.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J].经济研究, 2016 (12) :62-75.
  [3]刘传江, 章铭.低碳产业与产业低碳化[J].湖北社会科学, 2013 (4) :81-84.
  [4]王金波.资源环境约束下日本产业升级的低碳路径选择———以日本 (生态) 工业园的发展历程为例[J].亚太经济, 2014 (1) :64-69.
  [5]洪银兴.关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说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 (10) :5-13.
  [6]谭娟, 陈晓春.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影响分析[J].经济学家, 2011 (10) :91-97.
  [7]武建新, 胡建辉.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 2018 (3) :11-21.
  [8]王涛, 石丹.环境规制与区域工业经济增长———规模和效率的门槛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 2018 (4) :72-79.
  [9] Mansikkasalo A, Sderholm P. Energy efficient and lowcarbon technology in process industries:innovation, diffusion and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y[J].European Energy Market, 2012, 10 (9) :1-8.
  [10]孟凡生, 韩冰.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装备制造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预测, 2018, 37 (3) :69-74.
  [11]毛荐其.全球技术链的一个初步分析[J].科研管理, 2007 (6) :85-92, 107.
  [12]秦军, 唐华一.技术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J].生态经济, 2015, 31 (9) :39-42.

TAG标签: 制造业     转型发展     黑龙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