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工程论文 >

钟敬之与某大礼堂的设计和建造

发布时间:2019-09-29
1.红军到延安后,在 1942 年建杨家岭大礼堂之前建了两座大型礼堂,都是坡屋顶廊柱式建筑。一座是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另一座是当时延安最大的八路军大礼堂。据老人回忆,位于大砭沟的八路军大礼堂在建设过程中曾出现事故,他应邀协助调查原因和制定补救方案。时间大约是在 1939 或 代写工程硕士论文价格1940 年(具体时间老人记不太清楚了,待考)。后发现问题与建筑跨度较大、而当时延安缺少大型木材有关,后来好像是改用旧铁轨加固承重梁才解决了问题(该礼堂在解放战争中毁于战火)。这是钟敬之第一次与解放区公共建筑结缘。大约在 1941 年夏秋,中央决定在杨家岭建一个新礼堂。钟敬之被派去参加了由负责营房建设的杨作材等三人组成的小组,负责新礼堂的设计和建设。钟敬之主要负责建筑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这时钟敬之的本职工作是在“鲁艺”从事戏剧舞台和美术方面的教学和创作工作。1940 年,为了教学的需要,他翻译了一部苏联学者介绍西方当代艺术的著作《烂熟时期的资本主义艺术》中的一些章节作为教学参考之用。其中有相当的篇幅是介绍以德国的“包豪斯”为代工程硕士论文代写表的构成主义建筑的内容。构成主义源于“一战”前后的俄德等国,在早期苏维埃革命艺术中有很大影响。原为建筑师的苏联著名电影导演爱森斯坦就是在构成主义的影响下创建了蒙太奇(该词的法文原意即为“构成”)电影学派,为苏联电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使得构成主义在“十月革命”后十几年里成为苏联较少受到压抑的先锋主义艺术流派之一。钟敬之在上海时便酷爱构成主义,并尝试将其用于自己的创作。在为自己翻译的《苏俄底文学》一书做封面设计时他在构成主义“拆解、拼贴”等主张启示下把镰刀锤子的党徽代写工程硕士论文费用分拆隐藏在画面里,还用很多工农兵小人组成了一个“醒狮”图案,用手持锤子、镰刀和书本的工农及知识分子满怀希望地面对“醒狮”(隐喻正在觉醒的中国)来表达渴望革命的寓意。还有的书用色彩创造拼贴效果。在舞台设计中他也曾尝试带有构成主义色彩的艺术表现。

2.“包豪斯”本来是 1919 年建立于德国魏玛的一所建筑学院,后以此为中心形工程硕士毕业论文成了一个现代主义的建筑学派。“包豪斯”学派受到构成主义的影响,主张在新的意义上统一技术和艺术,注重建筑的工艺性和功能性,主张建筑风格应当简洁、实用。这些主张对 20世纪的现代建筑和现代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受了中央大礼堂的设计任务后,钟敬之想到了“包豪斯”的“最简主义”设计思想,尝试将其借鉴过来。他把建筑外形设计成了一纵一横两个长方体相连,构成简洁的平顶主体建筑。建筑的正立面由横卧的长方形礼堂主体和较高的直立长方形门厅组成。为防止呆板,在门厅入口处正上方开了一个圆形的窗洞,内嵌象征革命的五角星窗格装饰。这是整个建筑以直线条为主的外立面上仅有的曲线造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齐而富于变化的整体。他认为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正符合革命根据地简朴而又代表着未来的革命精神。当然,关于“最简主义”的灵感来源。钟敬之当时从未对人提起过。提出这一设计思想的主要理由是鉴于八路军大礼堂建设的经验教训,新的大礼堂根据边区现有的材料和工艺条件,采用无大型木质梁柱的平屋顶结构的设计思路。他们从陕北的砖石窑洞的建设中得到启发,借鉴陕北砖石窑洞的拱劵结构方式解决建筑跨度大的问题。拱劵的优点就是用较小的砌块建成,可支撑较大跨度。而陕北气候干燥,平屋顶建筑从技术、造价和实用性等方面都是可行的。后来,设计又根据各方面意见做出了很多改动。主要的改动是增加了前面较矮的辅助用房,门厅前立面做了模仿苏联建筑风格的改造,并将后山墙改成了采光墙。礼堂主体虽然还是以纵横的直线条为主,但增加了很多变化。这样,原设计的“包豪斯”味道被弱化了很多。

3.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内部,他们设计了具有一定间隔的几道拱形的承重墙,在拱形墙之间铺设跨度较小的纵向木头做承重梁,上面再做石灰防水屋顶。屋顶的重量由纵向的小跨度梁通过拱劵经承重墙传导到地面。这样就避免了用礼堂宽度的整根大跨度木梁,也保证了建筑力学上的稳定性。这在当时的材料和工艺等技术条件下无疑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设计。除了力学设计之外,由于延安缺少电力照明,对礼堂的采光设计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虽然舞台上可以用煤气灯照明,但礼堂的主要用途不是演出而是开会,观众席也需要较好的照明,故礼堂主体要求白天开会时自然光就可完成基本的采光要求。当时延安条件差,安装玻璃窗是不可能的,所有建筑基本采用纸窗,而纸窗的防风性较差,窗扇上必须装有较密的格栅。这更影响采光效果,因此需要较大面积的窗才能达到采光要求。由于礼堂两侧下部有辅助用房遮挡只能在上部开较小的窗,后山墙便由原无窗墙改成由立柱和几乎通高的窗子构成,大大改善了采光照明。当时有一种意见主张窗子采用陕北窑洞常用的拱形半圆顶的窗子。钟敬之则坚持用长方形窗,一则扩大了采光的面积,同时也保持了建筑外立面上直线条为主的简洁风格。另外,礼堂内部没有独立的门厅设计,只在必要时用幕布分隔。这也是钟敬之从舞台设计得来的灵感,以兼顾光照和分割空间的不同需要。大礼堂建设时由于材料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了平屋顶结构。当时觉得陕北的气候比较干燥,雨量不大,特别当时周边也没什么大树,气候又是风多大雪少,由此造成平屋顶上排水和雪压承重等方面问题的可能性较小。但后来不知是条件有所改善后为了提高保险系数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又改成了坡屋顶。

TAG标签: 钟敬之     构成主义    

相关论文